各市教育局关工委、各高等学校关工委:
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于2013年组织了“工作创新奖”首次评审、表彰,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51号文件精神,促进“创新型”关工委建设,巩固提高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成果,全面提高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2015年工作要点》,我委今年再次组织评审“工作创新奖”。
根据省教育系统关工委有关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关工委踊跃参与了“工作创新奖”的申报工作。截至7月20日,本委秘书处共收到申报项目74个。8月10日,秘书处将收到的申报项目的申报表悉数在工作网站公示,公开征求推荐意见。至9月30日,秘书处收到98个市、县(市、区)教育部门关工委、66所高校关工委通过电子邮件(邮寄信件)反馈的推荐表。
经汇总各地各校关工委推荐意见,分别邀请高等学校、普教系统专家交叉评审,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对南京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的“组建四个指导小组,创新常态建设管理”等27个项目分别授予2015年度“工作创新奖”一等奖、二等奖,现予以公布。其中:
工作创新一等奖8个:
组建四个指导小组,创新常态建设管理(南京市教育系统关工委);
老少同点“小橘灯”志愿服务活动(镇江市教育局关工委);
借势、借力、借台,放大委员单位作用, 拓展教育多彩空间(苏州市教育局关工委);
关爱工作视导团(无锡市教育系统关工委);
老教师家庭辅导站(宜兴市教育局关工委);
院士牵手下一代(东南大学关工委);
整合三大资源,引领学生成长(江南大学关工委);
“五老”百人百讲,宣传核心价值(南京工业大学关工委)。
工作创新二等奖19个:
“3114”园丁育人助学工程(宿迁市宿豫区教育局关工委);
探寻尘封家族历史,照亮学生前行道路(常州市教育局关工委);
薪火学堂(徐州市教育局关工委);
校站挂钩,名师坐堂,助推社区教育(扬州市教育局关工委);
关工委工作“创特色、铸品牌”(南通市教育局关工委);
与街道关工委携手并肩,创新驱动“校站结合”工作(南京市浦口区教育系统关工委);
家庭式留守儿童乐园(徐州市铜山区教育局关工委);
马洲蕙兰·芬芳助学(靖江市教育局关工委);
关工委工作“三联系”(启东市教育局关工委);
百老感悟给少年(淮安市清浦区教育局关工委);
“百名教授老区行”(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驻镇江高校关工委);
关工委报告团(南通大学关工委);
“时雨”社(江苏大学关工委);
争取社会资源,助力青年成长(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关工委);
“同城珍珠”夕阳润(苏州科技大学关工委);
老少携手共建学生社区党员工作站(常熟理工学院关工委);
主动融入委员单位工作,放大作用形成合力特色(扬州大学关工委);
“三菜单”工作模式(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关工委);
“公民共建”关工委(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关工委,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关工委)。
希望各获奖项目的申报单位再接再厉,坚持实践,继续完善,不断深化,为使该工作品牌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努力。希望各地各校关工委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继续努力创新,不断创造关工委工作新经验和新品牌。
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15年10月27日
抄送:教育部关工委、省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