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风华 志达远方”民族团结育英才
共建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
一、活动主题与设计思路
(一)活动主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切实提升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扎实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一直以来是中央关心、学校关注、师生关切的重要现实问题。
商学院作为全校少数民族学生相对集中的学院,汇集了来自25个民族的340名少数民族学生,其中新疆少数民族学生140人,维吾尔族学生50人,占比35.7%。如何补齐少数民族学子的弱项短板,致力于开辟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育人新窗口。基于此,江南大学关爱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与商学院共同策划实施“逐梦风华 志达远方”民族团结育英才活动,老少携手、党团共建,推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育人工作更上新阶。
(二)设计思路
活动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主要面向商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依托学院“丝路梦达”工作室,通过老少结对共建形式,围绕转型教育、价值引领、就业帮扶、党团建设、能力拓展、情绪疏导、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开拓线上与线下的育人渠道。
活动以“勤奋好学、潜心钻研、乐观豁达、志存高远”为育人理念,搭载“丝路梦达”工作室这一常态化运营的育人载体,建立“老少结对制”、“谈话值班制”、“案例总结制”、“主题沙龙制”等育人机制,并充分整合院内院外、校内校外各项资源,高效联动,全方位合力育人,希冀少数民族学生经过活动培养实现梦想,寓意少数民族学生经过培养实现梦想,迎来无限可能的人生。
二、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
(一)建立一支队伍,开创民族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建立一支爱心足、素质高、能力强、资源广的关工委指导团队,指导团队由来自江南大学关工委、商学院关工委、无锡惠龙、惠峰军休所等机构的13位老师组成,老少结对、交流共建,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转型教育”、“价值引领”、“就业帮扶”、“学生党建”、“能力拓展”、“情绪疏导”、“生涯规划”等七大模块,各展所长,不断提高整体工作能力和专业理论素养,为形成一套符合现实工作需要且能够推而广之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二)树立一条主线,通过价值引领坚定理想信念
1.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主题教育活动
举办少数民族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定期开展以意识形态教育、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等为主题的活动,累计开展教育活动8场次,帮助学生抵御三股势力渗透,促进学生好适应内地高校学习生活。
2.跟踪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动态
建立“谈心谈话制”和“主题沙龙制”,配合公众号推送,帮助民族生提升学习成效,培育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乐观心态,融入并深入大学生活。截至目前,公众号已推送推文42篇,内容涵盖思想教育、价值引领、时事讨论、心路分享、读书笔记、经验传授、生活随笔、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
3.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与发展工作的质量
在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主动参与到少数民族党员发展的各个环节中,选树出包括吉俄金曲、尼玛旺扎、祖丽阿娅提·阿卜力肯木等在内的9名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典型,发挥其在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形成一个标准,高标准提升学生激发内在潜力
指导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高品质文体活动,为其搭建展示民族文化和才艺的舞台,并将思想政治工作浸润其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学院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线上公众号开设“预约谈话”功能,拉近老少心灵距离,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发掘自身潜力,引导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四)培育一颗爱心,用大爱之心赋能少数民族学子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关爱路径为少数民族学生推介社会实践的渠道,引入军休所共建资源,连续3年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社会奖助学金,共资助学生138人次,资助金额达14万元。构建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物质帮助、精神激励的高效结合。坚持科学调研与精准施策相结合的关爱原则,用大爱之心让异乡学子感到温暖并获得力量。
三、活动特色与主要成效
(一)化守为攻,以心暖心
探索出了“四扶四落”工作法,即思想帮扶,落在“小”处;学业帮扶,落在“细”处;生活帮扶,落在“实”处;就业帮扶,落在“准”处。实现民族生工作“落细、落小、落实、落准”。
(二)化堵为疏,着意知心
“堵则盈,疏则通”,疏导的前提是要意会学生的难点、痛点,做到精准施策。为此,活动围绕民族生在学业发展、职业规划、能力拓展、心理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开拓线上线下双渠道育人机制。
线上公众号推文内容涵盖价值引领、时事讨论、心路分享等各个方面,已经实现商学院民族生的百分百关注。坚持每周更新,总阅读量4w余次。
线下面向不同年级开展针对性育人活动,已经实现商学院四个年级民族生的全覆盖,形式涵盖素质拓展、心理团辅、主题沙龙等各个方面,带领民族生“走出去”参加社会实践与文化活动,“引进来”军休所共建资源,为民族生提供物质帮助,温润民族学生的大学时光。
(三)化整为零,深入人心
坚信走到身边才能走进心间,才会做到深入人心。开启与学生定期约谈活动,预约谈话制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拉近了老少心灵距离。提升民族学生主动成长动力,激发内生动力,引导民族生正视自身的局限、发掘自身潜力,无差别地标定奋斗目标与努力方向。截止目前,共与12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的进行谈话。
重视民族学生典型培养工作,在民族生党员培养与发展、民族生典型选树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截至目前,已参与教育、培养少数民族本科生党员12人,选树少数民族学生典型13位。此外,商学院民族生研究生报考率逐步增加,2020年考研成功率占全校应届新疆籍少民生的50%,其中985高校占比超过30%。
四、经验与启示
(一)抓住高线,筑牢底线
在老少交流,与学生谈心谈话中,给予学生正面引导,助其在众多纷纭的信息中,客观理性的分析接收信息、看待问题,同时给予国家政策、互联网纪律、校规校纪等方面告知和普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意识、了解最新政策与计划。
(二)防微杜渐,加强引导
就学生群体中思想价值存在误区的学生进行详细排查,将思想工作做实做细,注重个体引导和群体引导相结合,增强育人的实际效果。综合利用传统、网络媒体,统筹协调网上网下,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工作,消除影响。线上通过由优秀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声亮剑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效应,化堵为疏,培养学生中的典型代表与榜样标兵;线下邀请专家学者、内派教师、优秀学子进行专题讲座,给学生以宏观指导与榜样引领。
(三)持续跟进,经常筛查
与学院面上的思政工作相结合,跟进学院重点关注学业困难、心理困难、经济困难的民族生,确保沟通联系不间断。同时在谈心谈话中挖掘少数民族学生的潜能,给予更详尽的学业规划与生涯规划。